查看原文
其他

《大秦帝国》怎么看?所有上纲上线都是文字耍流氓

2017-03-01 小笔非刀 陕光灯


八年之后,《大秦帝国》第三部《崛起》,终于在2月9日登陆央视一套了。对于这部剧,你怎么看?


你确定看的是电视剧?


按照神逻辑,答案应该是:能怎么看?坐沙发里看呗。



可现实中,很多人不是坐在沙发里,心平气和当一部电视剧来看。而是上到纲上、上到线上,气急败坏地当“大毒草”看。


这一看,问题就大了。


 

于是,我们看到了一连串的惊人论调:什么“现代国师们的家国意淫”啦,什么“秦国人以野蛮征服了文明,与成吉思汗、塔利班、ISIS没有区别”啦,什么“秦朝灭亡时没一个遗民,但2000多年以后很多人开始怀念秦朝”啦……这杀气腾腾的大棒子挥舞着,吓得人一愣一愣的。


你确定看的是电视剧?你确定是电视剧有问题,不是自己的思维方式有问题? 


围观《大秦帝国》的第三条道路


老实说,《大秦帝国·崛起》上映后,表面看起来有点不温不火。除了媒体上一些“礼节性”的宣传,报道了“秦迷”期待已久的“3”终于开播了,并没有太多的深入探讨。


这也不足为奇。作为一部不打戏说牌、不打偶像牌的历史正剧,《大秦帝国》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和事儿,大家都还比较陌生。


不像“我大清”,什么四阿哥五阿哥八阿哥,什么刘墉和珅纪晓岚,什么大玉儿香香公主紫薇小燕子,人人都能说上几嘴。


△古装清宫情感斗争剧《甄嬛传》备受好评


轮到《大秦帝国》,好像就商鞅,因为商鞅变法在教科书里都学过,还多少认识一点;“秦始皇嬴政”名气太大,也能蹭个脸熟,可惜迟迟还没出场,一直演的是他爹爹辈儿、他爷爷辈儿的事儿。


至于什么秦惠文王、秦昭襄王,都不熟哟,再加上各家大王来来往往,诸子百家走马登场,有点凌乱哟。你这让吃瓜群众怎么参与?


于是,娱乐围观就开始跑偏了。比如腾讯新闻就关照了这样的桥段:美女在大王面前宽衣解带,衣衫落地,以为要发生点激情戏,结果下一幕是换上了军装……没有发生预期中老司机的故事。


好大的事儿哟!点击量确实很高,可惜是在跑偏的轨道上,硬凑热闹的碰瓷儿。


 

关于这部剧,其实在网上有很多比较专业的围观者,他们能够分辨出来,央视版本剪裁的七零八碎,突兀感多强;他们从尊重历史、服装道具、制作水准等层面,在豆瓣等专业性平台上,给出非常高的分数!


他们说,比起那些动辄风花雪月搞点戏说爱情的玄幻、浮夸的影视剧,这种历史正剧算得上业内良心之作了。



俗话说,会看的看门道,不会看的看热闹。对于一个电视剧,你专业地看门道也好,碰瓷地找点风花雪月看热闹也好,都很正常,各取所需么。


问题是还有另一种人,他也没耐心一集集都看看,看出点门道;他也不甘心光说说热闹,暴露自己不高的格调;可他总还是要说道说道的,那有什么办法让自己说得雄辩、岸然道貌呢?

 

于是乎,突然之间,连续出现了另一些声音,就是上纲上线到价值观角度,立一个靶子,用今天的眼光,站在道德高地上,挥舞起文明大棒,横扫一番。


于是就有了“大秦帝国是个什么东西”“秦国人与塔利班、ISIS没有区别”之类的论调,看起来道义凛然,可这样真的好吗?


△ 点击图片看大图

 

比如上面这段批评,就很典型,传播度也很高。他说你叫崛起,现在中国也在崛起;他说中国大妈出国买买买,当年大秦也是走出蛮荒统一的天下;他说你们现在演秦国,这是以古谏今,你们这些人是要当国师,在做家国意淫。

 

好丰富的联想能力!几句“可能”“其实”,就能把罪过统统给坐实了。可抬个杠问一句:卖淫这种事儿,看得出来;买淫这种事儿,也看得出来;意淫这种事儿,你是怎么给贴上标签的?

 

是谁的意先淫了?

 

观看一部电视剧的正确姿势


之所以这部剧上映两三天,刚播了三四集,有人就跳出来开始批判,实在是因为他们手里有一套立于不败之地的批评逻辑:价值观。


你秦国崛起过程中,是从野蛮的部落走出来的,有残酷残暴的一面;当时的春秋战国,诸子百家,百花齐放,文化灿烂,最后被你们这个实行苛政的蛮荒王国打败了,这是文明的失败,这是野蛮的胜利,你们现在这么大张旗鼓地展现这一段历史,这是为野蛮招魂!


 

按照这种彪悍逻辑,还用看电视剧吗?还用管演了什么内容吗?当年第一部出来的时候,第二部登场的时候,不都是这么批的吗?


“国师们念念在兹的崛起之道,原本就是伤民残民愚民的暴虐政权而已,这何其与今天全球一体化,通过资源、资本和人才的全球化流通,通过竞争、对话与协商,通过国际机构和法律机制安排渐次达到国际政治与贸易秩序的潮流,成为悖逆的力量?”

 

呵呵,果然是穿上西服了,马上就能把穿过的马褂说得一文不是。可怜的影视剧制作方,估计被骂晕了,不好还口了。惶然不觉那些被偷换的概念:


1

拍一个历史阶段的电视剧,就等于对那段历史的照单全收吗?等于对那段帝王价值观的全然认同吗?


按照这么说,拍什么康熙大帝、雍正王朝、戏说乾隆,说点文字狱的事儿,说点血滴子的事儿,说点耽误中国进步几百年的事儿,不都给否掉了吗?


鲁迅先生说,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就透了两个字,“吃人”。按照这个逻辑,所有历史题材的影视剧,都不应该有。你拍哪一段历史,都有涉嫌弘扬吃人精神之嫌?


2

秦朝统一六国,不是中国人共同走过的一段历史吗?既然是中华民族一同走过的历史,不正是需要批判着去审视它?


而审视它的前提,不正是更全面地了解它,从完全陌生,变得稍微熟悉吗?


秦,确实有暴的一面,贾谊的《过秦论》里,早说得清清楚楚,“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”。但就算是贾谊也说了,“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”,并非运气使然。事物总是要一分为二,甚至是一分为三的。



秦有其残暴的一面,也有其进步的一面,这才是历史的真相。我们看待历史,不能爱之就全盘歌颂,自然也不可恨之就全盘否定。


如果用今天文明的眼光去衡量历史,估计哪一个文明都不值得提倡。什么凯撒大帝,什么罗马帝王,什么秦皇汉武、唐宗宋祖,哪一个手上没有沾染无辜者的鲜血,哪一个拼命追求的不是专制王权?


如果照此逻辑,我们就不用拍历史剧了,充斥荧屏的只能是架空或玄幻了。不过,估计到那时,又会有大神跳出来说,太不尊重历史了!呵呵,想到此处,不免一笑。

 

3

任何历史,都需要放到历史当中去审视。书同文、车同轨、郡县制治天下,我们现在还在享受其好处,何以完全一无是处了;秦朝灭了六国,六国何尝没有各自的积弊,六国的国君就都是谦谦君子,仁善之君?


还记得孙膑吧,他不是在魏国受的膑刑吗?难道挖去膝盖骨就比割去鼻子要文明?参看《汉书 刑法志》就知道,这些酷刑早已有之:

“夏有乱政而作禹刑,商有乱政而作汤刑,周有乱政而作九刑”(九刑:墨、劓、宫、刖、辟及流、赎、鞭、扑九种刑罚。)


△ 膑刑,夏商五刑之一,又称刖刑


秦与六国在暴政方面,顶多不过“五十步笑百步”罢了。秦国灭六国,哪里就称得上一句“文明被野蛮兼并了”!


历史学家黄仁宇、钱穆、顾颉刚等一批人,早就对这个事儿有了挺清楚的辨析:

“如果中国历史和其他各国文化有唯一最重要的歧异,那就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的统一全国。随着青铜时代的终止,全国立即完成政治的统一,这种政治上初期的早熟,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,在此后千百年间树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传统。”


看,历史学家们认为,秦统一中国,恰恰是中国历史上领先于其他国家的闪光点,而绝不是不可言说的耻辱和落后!

 

4

陕西今天习惯叫三秦,占了一个秦字,许多人就想当然的把陕西和秦文化划上了等号。


如果这样讲,君不见汉唐的大气,长安城的雍容,不都是发生在这秦地之上的风景吗?你能说,明朝的皇帝好多很残暴,北京城就贴上残暴标签?


更大的问题是,陕西真的把“大秦”上升为全省的价值观吗?作为一个在此生活了20年的外地人,何以没有这种感受?


恰恰相反,在西安待着,听的最多的,反而是汉唐气象,连修个园子,也叫“大唐芙蓉园”;开一家书店,也叫“汉唐书店”。



可见,即使在三秦大地上,日日与秦始皇陵为伴,陕西的老百姓也没有把秦朝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,在大街上,问问老陕,估计也没几个人知道秦始皇他爹叫什么名字。


其影响力与“塔利班、ISIS”岂可相提并论?一部电视剧,哪里就能起到为秦文化招魂,颠覆人们的价值观的作用?愚以为持此论者未免杞人忧天了!

 

5

谴责的人还说,“在战国的历史上,就有了墨子、惠子、庄子这样,只对整个人类和知识负责的伟大人物”,这样的人物确实值得敬畏,我们也衷心希望有编者能写出精彩的剧本,拍出精彩的电视剧来。


但你如果觉得一部展现秦国历程的电视剧,非得把庄子做成主人公,真的那么合适吗?


秦剧中的一些人物遭遇——商鞅被车裂,张仪郁郁而终,白起引剑自尽……哪一个不值得人们深思?难道非得是演那让人咀嚼过千万遍的清宫戏才是对的,才能给老百姓正确的引导?

 

△ 大秦帝国商鞅剧照


6

从另一个意义上说,我觉得拍《大秦帝国》这类的电视剧不是太多了,而是太少了。想想中国人的文化普及吧,很多普通人都是从电视剧开始的。


所以,中国人最熟悉的是清代历史,估计包公算个人物,可惜其事件大多还是虚构的,再远一点儿就是唐明皇杨贵妃那点儿事了,其他朝代简直难觅踪影。


每每看到清宫戏霸占荧屏,都不由地感叹,中国五千年历史,怎么就剩下这一点沉渣了。

 

之前,电视拍了个《锦绣未央》,好不容易涉及到北魏的历史了,很多普罗大众才知道,我们以前还有“拓跋”这个姓氏,这个姓氏的人还当过皇帝。



别看秦朝大名鼎鼎,春秋战国人人知晓,具体的东西呢?还有几个人知道?不要说秦惠文王、芈八子、魏冉,就是苏秦张仪,还有许多人闻所未闻呢!


所以,从历史普及的角度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感谢《大秦帝国》的拍摄,希望它的热播能让更多的影视制作人有勇气去挑战别的朝代,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个更全面更鲜活的认识。

 

评价一段历史,和评价一部历史电视剧,标准是不能简单划上等号的。 


大秦帝国与《大秦帝国》


在反对民众观看《大秦帝国》的各种声音中,最有意思的一个悖论是:

这个剧我“替”你们看过并思辨过了,容易被秦国的道路所误导,对罔顾民生的“军国主义道路”所误导,所以我鉴定的结果是,你们这些没什么思考能力的,最好就不要看了!


好滑稽的逻辑!


为什么你们都相信,只有自己才有雄才思辨,别人就不可能有?只有自己才能看出,秦国发展中哪里香哪里臭,别人就肯定是香臭不分?


 

关于秦朝的历史功过,确实有值得警惕的地方,也有其不可简单效仿的地方。但这个事儿不能扩大化,不能搞成历史虚无主义。


比如我就曾热情转发过鲍鹏山先生的文章,探讨秦为何二世而灭,在谈论秦大一统的时候,需要警惕一些价值取向被简单粗暴地放大,这是令人信服并接受的。


但你凭着一句政治正确,就横扫一些文艺作品,横扫一群人用了15年认真去一点点做的历史正剧,用力过猛了,反倒让人无法接受了。


 

△ 秦王赢稷


这种精英的傲慢,有点像文字的碰瓷,用网络用语来说,就是文字耍流氓。

 

在落笔此文之前,我犹豫并琢磨了很久,努力想从那几篇大批判的文章中,寻找到立得住的地方,但最终还是接受不了这种咄咄逼人的棍法。


我再次翻看了原书,书确实有拖沓的地方,也有局部表述比较傲狂的地方,但电视剧中,还没有充分释放那些傲狂;我再次看了看电视剧,确实也有值得批评的地方,比如节奏松弛、对话略伪、电脑特技别扭,再加上央视版的横竖剪裁,不容易大火起来也是有原因的。


但万万没有道理,用一句“秦朝残暴”,就此否定所有的文学努力。

 

△ 秦王判词海报


在宣传大秦帝国的时候,确实看到个别说法,比如“秦人先祖精神的写照”,比如“励志创新、奋进图强、自强不息的正能量”。


这个话怎么来看。站在秦国当时当地的立场,忍辱负重,“较早就发展出了相当高的政治控制和社会动员能力”,由一个积弱积贫的偏蛮小国奋发图强,历经磨难才实现的结果……


限定在一定范畴内,变法的难度、图存的曲折、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以及他们的命运,这个过程未尝没有励志的意义,或者反思的惊心;说有一些思想革命与精神气质,值得汲取,也并非没有原则的矫情。

 


但如果谁说秦朝的价值观,就是中华儿女最根源的价值观,不需要批判鉴别就应该照单全收的文明财富,我同样会觉得,这么上纲上线,同样也是在文字耍流氓。


问题是:目力所及,有人这么说了吗?到底什么才是现代文明精神?到底什么才是食古不化的落后心态?我们这么习惯于贴标签,到底是对自己太自信了,还是对于自己太没自信了?

 

重新面对我们共同经历过的波澜壮阔的历史,去触摸那样一段有温度也有硬度的共同记忆,对于秦国的利弊思考固然重要,固然需要警惕,对于那样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时代,对于战事频繁之中某些个体的精气神,也不能是简单污名的。



人,没有办法拽着自己的头发,脱离生命的当时阶段。放置到一部影视剧角度,它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那段历史,了解一些当时的文化与器物,认知很多关于历史的镜像,就已经很不容易了,你还想让它拯救全世界不成?

 

进一步讲,今天这么多人在讨论,春秋战国以及秦朝建立之时,那些应该汲取的激情,应该警惕的教训,本身不正是一部电视剧引发出来的效应吗?


退一步讲,现在还没有演到秦始皇好不好,“纵横”“崛起”之时的秦惠文王,秦昭襄王,还是有很多开眼看世界的豪气,有很多重情守义的内心开阔,我们何以就如此闭塞了自我,阉割掉本来就存在过的历史记忆?



国人思辨,太爱上纲上线了,一旦上到纲上,上到线上,什么实事求是,什么敬畏历史,统统都丢掉了。


世界是彩色的,不是黑白色的,更不是非黑即白的。用那么简单的逻辑,去批判这个世界,很容易把自己摆到道德的神坛,却把历史,摆进了虚无的泥潭。


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放在那里,有血有肉,有进步有落后,你高兴,还是不高兴,它就摆在那里。它的价值,要看你怎么去挖掘,怎么去体认,把所有的阴暗推给一部电视剧去背负,《大秦帝国》这个锅,可能还真是背不起。


作者:小笔非刀

陕光灯(shaanlight)出品 

原创作品,禁止转载


点击查看精彩往期

专访 | 张宝通谈大西安:万里长征走了第二步

史上最受关注的“西安两会” | 六大背景分析

西安要做大文化产业 得先让一半的文人下岗

西安追赶超越|老和成都比,其实很搞笑

陕西官员必读的11本书(肉测几百本推荐

西咸新区归西安|对陕西西安咸阳有何影响

王永康27个烟头的路数,几人真正看懂了

西安的雾霾是个政治问题 其他城市也一样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